2019年6月10日,一部名为《三山旧梦·明末传统生活短片》的微电影在网上突然爆红,微博上线24小时,浏览量高达七十多万。主创团队成员皆是90后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在此之前从没拍过电影、没做过演员,甚至从未合作过……
《三山旧梦·明末传统生活短片:福州府的珠衫鬓影繁华一瞬》(闽东话版)
影片展现了晚明崇祯时期(公元1610-1644年)的福州百姓人家的宴饮、及笄、婚嫁……通过类似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平静地述说了在朝代更迭背景下,福州城平民暗潮汹涌的日常生活。短片有普通话和闽东语两个版本,福建地区的网友在听到熟悉的方言时直呼感动。
两年后,同一个团队又在2021年7月6日上线了短片《满庭芳》,一经推出在B站播放量就迅速突破了22万。《满庭芳》讲述的是南宋时期嘉兴府华亭县中,一则关于端午节找寻栀子花的民间暖心小故事。
《满庭芳·南宋风俗实验短片:华亭宋女端阳节栀子花争夺战》
对于大部分网友来说,无论是福州、明朝、闽语,还是嘉兴、南宋、吴语,都是比较陌生的。换句话说,《三山旧梦》和《满庭芳》都是讲述距离现代非常久远的“古代生活微电影”,为什么它能引起几十万人的关注呢?
在磁器深耕传统文化的几年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挑剔”,传统的、华丽的宫斗戏古装片就像口味浓重的垃圾食品逐渐让人变得麻木。 到底什么是现在“刁钻”的年轻人想看的古装片? 这几个视频的意外火爆,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因此,我们联络到了出品《三山旧梦》和《满庭芳》的团队“蜃楼志”中的几位主要成员,共同探讨一下他们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蜃楼志团队成立于2019年
目前作品有《三山旧梦·明末传统生活短片》《闺中即事·步步娇》《上元竹枝词》《满庭芳》等
一剧定“情”
《三山旧梦》可以说是这个团队的“定情之作”。无论是片中人物所穿着服装上的缠枝莲纹样、妆发上的 香橼和三把 头等等,精细的服道化让短片获得了汉服圈同袍们的好评。但网友们万万没想到,这部如电影般优质的短片却是在一台浴霸打光下完成拍摄的。
《三山旧梦·明末传统生活短片》 中特制的“浴霸场灯”
“浴霸场灯”打出来的画面
浴霸打开时,导演让人在灯前摇动小树枝,造成光影的摇曳,拍出来的效果颇具诗意。就连拍摄的设备也只是一台借来的单反和一部手机,从中景到近景的长距离推移,依靠的也是“人肉摇臂”。这些信息也都在向我们证明: 一部优质短片的出品,并不决定于剧组是否拥有顶配的拍摄设备,而在于用心。
在总结完首部作品的经验之后,大家便希望能够制作更多的作品。于是,2019年蜃楼志就由吴传捷发起,和陈材、吴奕成、吴炫一起正式创办。
他们称:蜃楼志是一个副业兴趣小组,名字“蜃楼志”原是古代一本世情小说,主创人员希望这是一个造梦的组织,在影像中还原的历史时代看起来好像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在现实中其实又找不到,就像B站简介里的描述一样:山川人物,皆幻形也。
《三山旧梦·明末传统生活短片》
通过文章开头对整个团队的简介,你会发现这四个人什么都会做,无论是妆发还是摄影,服装还是剪辑,大家都身兼多职,用自己擅长的部分为影片出一份力。作为蜃楼志的发起人,吴传捷对我们说:“我们为什么想一直拍下去呢,其实不光是因为想要推广传统文化。推广之前一定有个必然原因,那就是热爱。更关键的一点是因为我们对历史上每个阶段的服饰、造型及古代人真实的生活状态都非常感兴趣。”
《三山旧梦·明末传统生活短片》静帧及短片中对照的明代版画中仕女形象
团队中的陈材和吴奕成在蜃楼志成立前就热衷于传统服饰文化研究,并有自己的汉服小店。影片中大多数的服装造型都是他们根据当时历史时期的文物、考据、画像临时制作的,也有一些是自己店铺里的成衣。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复原服装或道具,为了一件衣服、一顶帽子花费很长时间是很常有的事。相比很多影视剧还在乐此不疲地鼓吹对所谓“形制”的还原,他们已经开始思考材质的对比和廓形的准确。
“我经常吐槽他们在这么短的一个片子里,花那么大的时间精力研究家具器物的款式摆设,以及服装的细节。虽然只是打趣,但是我打心里是佩服整个团队的,很执着、很认真地雕琢细节。”吴炫说道。
《三山旧梦·明末传统生活短片》(截屏)
但为什么团队一开始就把焦点放在了明代呢?这得从陈材和吴奕成的汉服生意说起。陈材和吴奕成深入汉服研究后发觉,由于明代出土的文物是最多的,尤其是山东曲阜孔府传下来的一大批明代服饰为明制汉服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他们认为正统的汉服既然从明朝后便中断了发展,那么就由他们从明制汉服开始延续下去。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开始关注明制汉服,研究明代历史。
慢慢的,配合着二人对汉服的研究,蜃楼志的故事也从明朝时期开始讲起……
明朝那些事儿
在成立的短短两年中,几位主创人员用业余时间拍摄了多部视频。明朝的故事也有了《闺中即事》系列的《步步娇》《浣溪沙》《雨霖铃》《千秋岁》等。
《闺中即事·步步娇》(截屏)
最开始《闺中即事》系列是以成员们日常拍汉服时随手拍的一些视频素材剪辑而成的,主要的目的只是想通过视频来展示汉服穿着在人身上时动感的美。但拍着拍着,《闺中即事》就从无故事线的概念短片变成了一个讲闺阁女子之间故事的短片。
《闺中即事·雨霖铃》(截屏)
“像拍《千秋岁》的时候,是从两套服装出发,即兴发挥出的故事剧情。这两套衣服在拿到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它们的历史背景差了好几十年。它们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场景和画面里,我们也不可能把两个时间段的衣服乱炖在一起拍。于是,我们就构思了一个孙女碰到外祖母的故事。整体来说《闺中即事》系列都拍得比较轻,主要使命就是传达服装的美感。”吴炫补充道。
《闺中即事·千秋岁》(截屏)
2021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前,蜃楼志又上线了第一部风俗系列短片《辛丑年新春特辑·上元竹枝词》,故事讲述了明代嘉靖后期的福州府中,四位年轻妇人的一次元宵聚会。这是《闺中即事》后出品的以节日为主线的系列。
《上元竹枝词·明代福州府元宵节风俗短片:姐妹的白绫袄由我来守护》
“《闺中即事·雨霖铃》也是一个端午风俗的短片,当时拍完了之后我们开始有了做节日内容的构想,2020年年底的时候就把《上元竹枝词》的内容规划了出来,在《闺中即事》的基础上做了内容升级,让故事变得更丰富了。”吴炫在采访中向我们介绍了《上元竹枝词》的故事缘起,但整个明代的故事内容是根据当代人的故事改编的。
“剧情其实就是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改编的。比如有个朋友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帮助她但又不想让她有心理负担,那就找个借口,借着给所有人送东西的理由送她一件小礼物。这种互帮互助的故事是比较有温度的,也是在生活中会发生的,会更打动人。我觉得这种朋友之间的善意举动不仅仅是当代人会做的,古代人也一样会这么做。而且另一方面,我们的演员都不是专业的,演一些这样有生活烟火气的内容会更容易,也能引起共鸣。”
《上元竹枝词·明代福州府元宵节风俗短片》(静帧)
在B站的短片详情里,蜃楼志介绍:明代福州的元宵节盛况远胜于前朝,时称“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者”。虽财力有限,片中所能展现的场景也仅是零光片羽,但光影之间皆是我们对“满城灯市荡春烟”之全力想象。对于这个“满城灯市”,吴奕成打趣着说:“这次设备比《三山旧梦》时期升级了,我们用了三台浴霸就拍出了福州城的热闹!”
《上元竹枝词·明代福州府元宵节风俗短片》(截屏)
《上元竹枝词》里的场地是福州当地一所清代光绪年间的老宅,经宅子主人的后代子孙许可和热心帮助,他们在老宅里完成了拍摄,还根据时代背景进行了陈设上的设计。陈材跟我们介绍:“一开始我们只确定了元宵这个主题,也研究了很多福州当地在节庆时会有的习俗、用品,包括从明代的版画、资料中获得当时房屋内物件摆放的一些依据。比如在中堂内几个女孩对话的场景,椅子的摆设和每幅画的挂法等都和清代不一样。明代的家具陈设主要是来人看座,平常的厅里其实是比较空旷的,不像清代的时候会有一桌二椅等陈设的讲究。”
《上元竹枝词·明代福州府元宵节风俗短片》(静帧)
吴奕成补充说:“除了陈设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好玩的事。福州当地经常能看到门板上有红地漆金的云凤纹图案,我觉得我们也能做这种类型的门板。于是我们就按照明代的图案样式,在红色的背景纸上做了一个泥金的云纹效果。花灯除了从朋友那借用的传统灯笼外,团队也手工制作了一些。在整个短片中的柜子、道具等,我们都尽可能地还原了明代的样式,不仅要美观也要符合时代特点。就连片中几位主要演员的名字也是特地按照明代福州地区女性流行的名字取的,例如细金、淑官、龙姑。”
《上元竹枝词·明代福州府元宵节风俗短片》(花絮)
元宵节穿白衣、走百病是从宋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习俗。负责妆发的吴传捷也提到,除了穿白以外,有的妇女也会在头上插一撮青麦,但由于季节、条件等原因很遗憾没把这个装饰细节还原出来。
《上元竹枝词·明代福州府元宵节风俗短片》静帧
蜃楼志在筹划短片的过程中,一直秉承着“谁都是短片发起人”的原则,只要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团队成员都会配合实现。于是,在推出了几部关于明朝的短片后,蜃楼志开始着手研究除明代之外的民间故事,例如唐朝、宋朝,尝试用全新的视角打开一个新的朝代。
宋代的实验短片
为什么叫“实验短片”?蜃楼志的成员吴炫回答我说:“这是第一次做唐朝、宋朝的内容,按目前我们对于唐、宋的相关知识积累来说,水平还远远达不到我们对自己的标准。无论是故事、拍摄、服装、道具还是方言、场地,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验的第一部短片可以得到更多观众的反馈,同时也会有民间一些相关组织能看到我们,大家一起为传统文化做点什么。”
7月6日,第一部南宋题材的民间生活短片《满庭芳》上线了。短片讲述了南宋的嘉兴府华亭县中,黄四娘为眼盲的妹妹寻找栀子花的故事。蜃楼志也在微博中介绍:蜃楼志创作的初衷,是对历史中逝去美景之畅想。或许在千年前的某个夏日,也曾有一群年华正好的女子在松江方塔下斗草嬉戏。时间终将带走她们的笑恼愁怨,我们所能抓取的,也仅是如烟之一瞬。
在书籍《西湖老人繁盛录》中,曾记录了颇多南宋时期的民间习俗,吴炫也查找到南方有端午赌粽叶的风俗习惯,这也引发了他对于《满庭芳》这个剧本的最初构想。“临安当地在端午节的时候流行赌粽子,剥开后看谁的粽叶长,谁拿的粽叶长谁就赢了,赌注是什么都可以。而且之前发掘的墓葬里,特别有意思的就是粽子从古至今形状就没有变过,它是流传下来很完整的一个传统习俗。另外,端午节的时候很多地方的风俗都是插花,于是这个故事就顺理成章地被我串联起来,花和粽叶作为道具连接起整个故事。”
《满庭芳· 南宋风俗实验短片 》(截屏)
《满庭芳·南宋风俗实验短片》(静帧)
“在南宋人的生活里,插花、喝茶、绘画、焚香是四大雅事,叫作‘宋人四逸’。每逢佳节宋人都喜欢用花装点自己的着装以及室内空间,但是拍《满庭芳》的时候,花店里没有栀子花,全是西方的品种,所以这也给我们的拍摄增加了一点难度。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希望通过拍摄能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传统的花卉。在我们多次拍摄中使用到的花卉,比如萱草花、木芙蓉等,很多中国的花卉大家都不太认识,在花店里也很难找到,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陈材说道。
《满庭芳·南宋风俗实验短片》中的栀子花
“除了花以外,我们在这个片子里也加入了点茶。2013年开始,我就很喜欢研究宋代的器物以及宋茶。盛放粽子的器物也是我收藏的一些老物件,包括桌上的螺钿漆器等,都是宋式的器物。而点茶虽然在片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点缀,但这也相当于一个线索或者一个NPC,点茶师傅是黄四娘的引路人,也是她得到花归来分享喜悦的倾听者。”
《满庭芳·南宋风俗实验短片》中所参考的点茶资料(左上:山西屯留元墓中壁画;左下:山西朔州元代墓中壁画;右上:刘松年《撵茶图》;右下:《五百罗汉图》;)
《满庭芳·南宋风俗实验短片》中的点茶画面及盛物的器物(静帧)
方言也是蜃楼志团队在拍片时的一大特色,从福州话到吴语,方言一直是他们坚持使用的。吴炫曾在微博上表示过对方言保护的重视,他认为,现在有不少南方地区的年轻人对方言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陌生,很多生僻字都不太会说,但同时普通话又讲得不标准,处在一个中间尴尬的位置。与其像其他古装剧一样讲着现代普通话,还不如让演员讲当地的方言,反而更接地气。
在福州拍摄《上元竹枝词》的时候,蜃楼志就联络了当地的方言保护组织真鸟囝,一句一字地把台词翻译成福州话。这次《满庭芳》也使用了上海松江当地的方言,而不是上海市区的语调。
《满庭芳·南宋风俗实验短片》(静帧)
“ 因为现在上海市区的方言语调是民国之后成型的,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选择偏嘉定、松江的口音会比较准确一些。 但我们也是第一次说吴语,可能还是会存在一些古语使用上的问题,也希望通过这部短片能让吴语地区的方言民间组织注意到我们,给我们提一些建议。 ”吴炫解释道。
《满庭芳·南宋风俗实验短片》(截屏)
这次在《满庭芳》中扮演李家小娘子的徐悦尔就是上海本地人,为了这部短片,她特意参加了上海当地的方言小组学习松江口音。“当时不知道上海不同片区的方言有差异,我们几个演员几乎都是现学的松江口音。通过这次参与,我觉得一是了解了更地道、更多元的吴语,二是觉得传统习俗需要被大家知道。比如短片里有一段斗草的画面,因为道具比较少,很遗憾我们就没有真的斗起来。但是从整个文化习俗的角度来讲,如果能真的都展示出来的话,那过端午节的习俗展示会更完整。”
《满庭芳· 南宋风俗实验短片 》中的斗草画面(截屏)
而在这次《满庭芳》的服装使用上,吴奕成表示,这是一次非常紧张的拍摄。“因为拍摄的时间很赶,在服装使用上除了我们自己制作的,还有圈内一位好友HeidiQD提供的几件服装。HeidiQD在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制作宋代服饰,我们也比较有信心。”
“从造型上来说,我们选择了比较干净的颜色,像女主角的服装希望能突出一点,选择了砖红色搭配黑色的一套。但刚开始上身的效果并不满意,因为通过对南宋时期的着装研究,发现大多南宋画作上的人物都比较挺直,所以我在服装上也有一些小心思,进行了一些改动:把女主角的袖子做得非常小,小到刚刚好把手塞进去。改完演员穿上的效果的确很特别,达到了我原先想象的造型。”
《满庭芳·南宋风俗实验短片》(静帧)
“另外,在点茶师傅的服装造型上也用了特别的对照。因为历史上没有出土这种民间点茶人的服装,我是根据士大夫阶层的服装廓形来做的,像袖子的结构和腰带的处理等都结合了不同人物的资料整合设计的,这也算是服装的一次实验吧。”
《满庭芳· 南宋风俗实验短片 》(截屏及静帧)
拍摄当天,上海刚刚下了一场雨,空气中还留存着南方独有的湿润感。除了吴奕成着急忙慌地连夜赶制服装之外,负责妆发的吴传捷也表示非常局促。“当天是一大早就开始做妆发,4个小时内做了7个妆发。在南宋的资料里,大多民间妇女是搭配一个梳子或者一个簪子,比较简单。像片头出场的一位演员头上别了一朵栀子花,非常动人,刚好那支簪子的样式可以插下一朵花。但是发簪没有找到特别多合适的,于是这次大多数人的发型临时改为纯发髻,也参考了福州黄昇墓和茶园山无名氏夫妻墓的出土资料。”
《满庭芳·南宋风俗实验短片》中所参考的发型资料(左上:苏汉臣《婴戏图》;左下:黄昇的发髻;右上:梁楷《蚕织图》;右下:《斗浆图》)
“但在梳的方法上我意外地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在绑发的时候有一些技巧,梳出来的效果和宋代发髻的形状很像,所以这次也有些借鉴少数民族的发型。总的来说,无论是妆发还是服装,这次的短片都是偏实验性的,接下来关于宋朝的内容我们会越来越精致。”
《春郊兴后·大唐仕女之游春图景》
除了明朝、宋朝之外,蜃楼志也开始试水关于唐朝的短片。虽然目前只是发布了即兴拍摄的《大唐仕女之游春图景》,但是他们打算一点一点把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尽数展示。
很多人看惯了现代古装剧中的富丽堂皇,对于市井百姓的生活其实一无所知。拍摄古代底层民众的生活比模拟士绅阶级艰难得多,因为涉及吃穿用度的实物文献极难保存,而中上等人家的生活空间与器物传世或被描述的几率则大得多。因此,描述古代的老百姓生活需要更多的耐心、真诚和时间。
对于没有盈利、没有植入、没有商务的蜃楼志团队来说,虽然几位年轻主创最早相识于网络,大家不过都是对传统服饰、器物有着共同的兴趣而走到一起,但自从决定了一起拍摄开始,就一直把这个副业当作主业来做。磁器一直在为传统文化发声,当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回应。
《祁彪佳日记》预告
预告一下:目前蜃楼志团队正在火热拍摄《祁彪佳日记》,这部短片也已上线了预告,预计今年下半年就会正式和大家见面喽!感兴趣的快去关注。
* 图片由蜃楼志官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