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和现代格斗的区别。1.就原力而言,传统武术大多是在冷兵器格斗的小群体背景下产生的,与冷兵器格斗术、纯徒手格斗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格斗的背景和动力主要在于商业运作。总的来说,第一个是道观培养社会业余爱好者,第二个是商业竞赛制度。没有商业运作,现代格斗的很多光环甚至它的技术本体都很可能不复存在。2.就内容而言,传统武术非常有限,基本上来源于冷兵器背景,如一对一格斗、团战、兵器、拳脚、抓摔,各方面都有涉及,互相融合在一个体系下,有所侧重;现代格斗主要是拦截一对一实战的一部分,主要是徒手部分(这种背景假设深入人心,但对实际冲突极为苛刻),针对性训练,追求人体运动的极限,比如拳击。wtf跆拳道主要拦截拳腿。并用规则指导参赛选手的技巧。比如散打取消主动摔跤,选手避免过度摔跤增加观赏性,wtf也会增加分数鼓励选手使用下旋,ckf在ufc的基础上限制地面摔跤时间,增加站立格斗,本质上都是讨好观众的行为。3.从目的上来说,抛开现在的情况,传统武术最初的目的更接近于伤害对方;现代格斗,无论是赛制还是道观,在进行实质伤害方面都没有任何优势。现代格斗是建立在以上两个基础上的,所以会避免各方面的伤害。KO只是取胜的一部分,赛制的战术思想和实际战术并不完全一致。4.赛制对抗是否是武术发展的唯一方向还需要讨论。以赛制对抗为评判标准,不仅传统武术,当代警军格斗也拿不到高分。
不用多说,需要补充:现代格斗的优势。专业的训练和高水平的运动员才能保证对抗的优势。传统武术也极受诟病,编人太多,缺乏对抗。但是,尤其是格斗技,只有特定背景下的实战经验,没有科学的划分。就好像我们不能说泰拳和拳击哪个科学,哪个不科学,如果不是在同一个背景下练出来的,评价也没有意义。
第二,桩功
我不知道。桩功是那种静止不动的人,对吗?谈了一些经历,学了一段时间拳击,脚下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准确的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后来练了八极拳,接触了弓步站立法。后来发现这种弓步感就是前后脚站立的感觉。真的让我觉得下半身不一样,很稳定。国外的搏击(应该是现代的搏击)也达到同样的效果吗?站姿不同,效果肯定不一样,就像同一个踢腿。跆拳道和泰拳是完全不同的。你觉得是一样的效果吗?肯定不是。哪个更好,你说不上来。
三、练武不练武
拳击可以靠两个方面,第一是绝对力量和敏捷,第二是优化力量和敏捷的技巧。这里的力应该是指后者,也就是武功。年纪大了,力量和敏捷都会下降。年轻的时候靠他们两个打,老了就用不上了,那就白费了。现代格斗没有这种说法,但也不应该否认同样的道理。
第四,实力
力量应该是指发力,整体力量是指整体发力,即腿、臀、腰、肩、手一起共同发力,而不是手或脚单独发力。现代格斗也强调整体的发挥,也就是整体的力量。现代格斗训练就像普通训练一样。
五、桩功,技巧,努力
亚洲武术,比如跆拳道,空手道,基本上和传统武术各方面都是一样的。技巧和力量应该是所有武术的共同追求。很难说桩功是否有现代战争。我个人认为,站立和拥抱的练习可以被视为练习桩功。中国传统武术在这方面有优势吗?无法评价,个人往往既无优点也无缺点。只有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才能参考。就八爪拳和拳拳拳法的对比来说,一个倾向于全力出拳,一个倾向于全力出拳,一个倾向于全力出拳。从效果上来说,前者更多的是所谓的渗透,后者的防守差距更小,在于时机。不存在两者完全覆盖对方使用范围的情况。
六、桩功,大枪,铁拳,铁砂掌
桩功已经讲过,练大炮,练铁拳,主要在于自身,不在于练拳。大枪练主要是为了用枪,铁拳也是为了铁拳。因为之前已经说过了,传统武术是徒手器械的综合,所以两者是相互协调统一的,会通过互补来训练。就像教练告诉你不动胯部怎么打?踢腿的时候看腿,不动吗?保持这种感觉,臀部力量。这对拳击手来说是很奇怪的。你的踢腿和一记好拳有什么关系?铁掌,我不懂。是否高效?桩功不一定有效率或无效率。枪,铁拳,对于纯拳击来说,是低效的,也是低效的。对于徒手的冷兵器混合格斗,比单独练纯拳和纯大枪更有效率。简单来说,并不是说学了拳击和跆拳道再学摔跤就一定会学散打。想学散打,还得从综合踢腿摔跤训练开始。
七。养生
我不相信练拳击对身体好,运动对身体好。也许有一些养生运动,应该也是附带的,不在其核心目的。
关于武术的讨论太多了。不同的应用背景产生不同的技术,这不是主观就能决定的。既然在一个时代产生和实践过,是否有效,就要用实践背景来检验。
验另一个实践技术这和耍流氓没区别。不能说拖拉机耕田是科学务实,牛耕田就是愚昧落后跳大绳,拖拉机在没有石油的年代或许比在如今用牛耕田更可笑,把拖拉机驾驶员放到古代也必然成不了最会耕田的人
搏击技术其实世界各个文明都有,传统武术并不是唯一的,其他文明叫琉球术,叫泰拳,叫拳击,叫卡波埃拉,叫桑搏……只是因为一些宣传的缘故,很多人以为武术是世界独有的,并不是!
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试试追本溯源。
人类在诞生之初,或者说,在人类还属于猿人这种更加近似于动物的时候,就面临着狩猎,争夺和保卫这一系列行为。无论人还是动物,狩猎成功不见得可以享受猎物,还要面临其他猛兽甚至同类的争夺,搏击行为就是从狩猎,争夺和保卫行为中进化而来的。
尚未进入智人时代的原始人身高大概一米二到一米五之间,体型瘦弱,抵御不了危险,通常选择10-20人的群居生活。原始人的脑容量很小,还没有完整的语言体系,无法实施复杂的计划,通常都是围猎行为,对原始人而言,今天地球上的大陆都是他们可以活动的范围,地域很大,但是充满未知危险,在有限的区域内,果实,昆虫,水源,小型动物,大型动物的比例,乃至山洞和树林多少都会影响团体的选择,这个选择就是所谓的占领地盘!
占领好地盘的团体容易获得食物,没有占到优势地盘或者因为迁徙来的晚一些的团体也相中了这块地方怎么办呢?抢喽!
被抢占地盘的团队怎么办呢?反抗啊!打得赢就站稳地盘,打不赢就逃。
所谓的搏击术,就是因为狩猎,争夺和保卫行为而诞生的,它的出现可不是为了人类发展和世界大同,动物会因为抢夺食物和领地而打架,人是动物进化来的,也一样,只不过人类率先进化了大脑,懂得策略,下手更狠。
别说此时道德伦理尚未诞生,就算诞生了,在生存面前,都是渣渣!
二,武术是杀人技,这句话之前经常有人提及,在电影《一个人的武林》后更是不断被人提起,其实不光武术是杀人技,世界任何文明最早的搏击术都是杀人技。
在语言不通,沟通不畅,没有道理可讲的时代,你领着几个人总是打我部落食物和女人的主意,我把你打败之后不杀你,难道留着过礼拜天,等你下周趁我这边战士出去打猎的时候再来玩?!
在工具诞生之后的几千年(乃至上万年)历史中,搏击术的杀人功能体现的最明显。有件事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在抗生素诞生之前,冷兵器的伤害,尤其是贯通伤,致死率是非常高的!一来当时人们根本不懂人体结构,二来人们不懂细菌相关的知识。
人体解剖学的萌芽诞生于公元前,但是直到19世纪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期间的应用都属于非常非常非常小众的领域;运动解剖学诞生于17世纪,但是直到19世纪后期,显微镜诞生后才有进一步发展。
至于抗生素的青霉素,电影电视剧中所说的救命神药盘尼西林,1929年被发现,但是直到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被应用……
在破伤风依然会死人的今天,细菌感染仍然是人类绕不过去的关口,在之前的几千年里,无论是捕猎场,战场还是私斗,只要在对手身上想办法弄一个伤口或者打点内伤出来,过段时间对方不死,基本就可以感谢神恩了,更别提用砍树挖土割肉杀人的武器在身上弄一个贯通伤出来的致死率有多高了,伤口无法得到有效处理,无法防止细菌感染,不死也是残废。
所以呢,在描写那个时期的小说中,满身战争伤痕的英雄和老兵,都是科幻一般的存在,现在医疗条件下,内脏伤害和贯通伤处理不及时都会死人,你们敢相信古人的医疗手段比今天的治愈率还高?一个人反复受伤,战场上摸爬滚打,竟然每次都不被感染?!你信吗!
这么说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死亡的士兵,大多数士兵不是被枪炮打死的,而是受伤之后感染致死的,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武器杀伤力升级,但是因为有了青霉素(盘尼西林)的存在,士兵死亡率反而大大下降了,这死亡的人还包括青霉素过敏死亡的士兵,毕竟青霉素过敏致死是很久以后才认识到的。
好了,我们回到搏击术这件事上来,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不管是中国还是当时任何一个国家,有个人,掌握了一些拳脚和武器技术,可以令对手受到内伤,外伤或者贯通伤,导致对手非死即残,在只有人们口口传说,没有录像,甚至没有见证人的状态下,你敢与他决斗吗?!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名声压死人,比如,你敢指名道姓当面招惹本地最知名的无赖或者地痞流氓吗?
还有,当年所谓的宝刀宝剑,可能只是一把硬度很高,沾满了细菌,打磨的很锋利武器而已。
这样厉害的人物,会被谁招募于麾下呢?官府,军队,或者官爵,这个道理不用解释了吧,就算不提战争,恶霸和山贼也是一直存在的,总得有人与这些坏人敌人对抗啊!和平是拳头和实力来维护的,这个道理知友们一定要懂。中国如果为何要崛起,国家强大了,别人才不敢欺负我们!!!
我们继续,现在,这个附近部落,十里八村,周边城寨最能打的人要收徒弟和士兵了,你是选择他还是选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另一个人的队伍?
三,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顺着上面的思路来,知识一定要体系化并且可复制可传播,我们假设这个很能打很厉害的人姓宋,他在战斗中积累的经验为了方便传承,还要起个名字,出门在外,师门传承很重要,有些时候报上名字是可以免掉争斗的(现代道理也一样,你是混哪里的,咳咳)。
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因为古人没有照相录像设备,最多只是凭记忆临摹,所以是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的,就是反复运用几招对付不同敌人,这点在电影《倭寇的踪迹》中有体现,在现代拳台上一样有体现,就是所谓的拳手技术特点,举个例子,侧上步摆拳迎击技术可以在大多数对手进攻的状态下,有效进攻对方,这招的各种变种几百年了,世界各国技术都有,就是有效!
真正的比试或者生死斗,胜负就是三招两式瞬间的事情,比试可以点到为止,生死斗则要真正杀伤对方才行,无论使用武器还是徒手搏斗,拥有一个充满力量,移动敏捷的身体总是利大于弊的,拼命搏杀对练有风险,除了练武还要谋生,自己有空闲的时候不能指望别人也有空闲,而平时疏于练习还会导致身体僵硬不灵活,怎么办,老师编排一套拳法和演练技术,回去自己练!
武器只是工具,是手脚的延伸,关键是使用的人。
在文明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军队将领与武技师父是拥有生杀大权的,这些人往往也不具备文化素养,可能睿智,但是不识字不懂教学方法,为了获胜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弟子,他们会采用筛选的方式来选出优秀的人,筛选的内容包括不限于性格,为人处事,沟通之道,身体先天素质,后天努力程度,吃苦程度等等,落选的人是死是活与他们无关,毕竟上战场的话,你会希望与你配合杀敌的伙伴是精英还是孬种和熊包呢。而这些残酷残忍的手段,不管是否科学,只要有效,就会一代一代言传身教传下去。
在传承过程中,有人喜欢拳法,有人喜欢掌,有人喜欢踢,有人喜欢摔,有人喜欢直线进攻,有人喜欢曲线迂回,在练习和对抗中都有自己的收获与反思,各自都觉得自己的理念更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之间的故事),就会独立出来形成新的分支(咏春拳有多个分支,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也有多个分支),甚至新的门派,当然,建立门派的前提要么是别人承认,要么是打出认可,这也是武技能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四,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区别
传统武术虽然是打出来的,但是依然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经验最大的软肋就是不具备普适,张三的经验对李四可能完全不适应,但是还说不出原因来,比如说适合拳脚功夫的人与适合摔跤功夫的人,在身材上就不一样。
传统武术不懂生理解剖,不懂力学特点,很多内容只能凭猜,比如想跳的高,怎么办呢?挖个坑,从坑里向外跳,每天挖深一点,跳跃能力就能提高了;想练力气怎么办呢?养头猪,每天抱着猪走几圈,猪长大了,人力气也大了;想连跑,那就养马,每天跟着马跑……科学证明:这些简单粗暴的训练方式其实是非常低效,甚至有害的。
从本质上来说,所有正常人类都是两手两脚躯干外加头,进攻手段都一致,你用来打我的技术,只要我不死,就可以琢磨可以学,打不过就拜师呗,例子很多,不逐一例举了。现代搏击中对于拳,腿,膝,肘的技术都做了去伪存真,筛选归纳。
传统武术(包括其他世界各国搏击术)自身都在与时俱进,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接触过,以为现在接触的就是这门武技原本的样子,其实不是,传统与现代的演变,一直都有。拳击有古典拳击和现代拳击的区别,空手道也有古法和现代区别,泰拳,桑搏,柔道,甚至剑道都一样经历了变革,这些变革或者是从打斗中悟出来的(比如柔术从柔道中的进化,关节技的区别),或者是学习者结合自身知识改进的,这种改进有两个特点:1,依然不够科学,还是经验和传承为主; 2,为了普及和发展,去掉了很多危险和杀伤力高的技术,比如剑道与剑术争议中,剑道打手得分与剑术斩头结束战斗,谁赢面大?
散打,是当年结合了多种传统武术的技法,结合人体发力特点而衍生出来的,散打属于现代搏击。其实我们说的拳击,柔道,空手道,跆拳道等现代搏击技术,也都有其自身传统层面,类似于传统武术各个门派一样,他们叫各个分支的传承,只是很多人没有接触到而已。
经过改进的现代搏击术特点是,简单直接有效,兼顾力学,人体解剖,体能训练与技术专项等方方面面,而且突出了战术与技术的区别,比如传统师父带徒弟过程中,手虚晃画个圈迷惑对手,在传承过程中就会被当做技术来演练,画着圈的螺旋进攻与点对点的直拳,同时出拳哪个快?当然直拳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嘛!
古人拳法中有各种打身体的招数,现代理论中则是增加抗击打能力,先挑脑袋打,打不到头打身体薄弱部位,薄弱部位中招,对方动作放缓瞬间,再打头!挣扎就给你上关节技,全是套路,但是此时的套路,已经不是传统武术中的套路了,更加简单直接有效,道理讲的也明白,脑袋中招里面什么样,脖颈软肋中招什么反应,全都有。
绕圈走,究竟是技术还是战术,在现代传承中都有明确的说法,在师父带徒弟过程中,师父不喜欢你,一句误导你就走偏了,能不能意识到错误很难说。所以传统拳谱拳诀中会有不同解读,对于各种桩功也有不同解释,就是一个人一个理解啊。
现代方法特别简单,拍照片和视频给你看,这个动作就是这样的,至于内里神经系统配合方面的,只能通过反复练习达到了。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博弈一直在进行,比如在杠铃哑铃诞生的几十年内,世界各国的搏击训练都没有主动引用,更没有把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训练中来,这里提一下,搏击训练技术的革新者(比如壶铃和徒手体能的推广),包括很多传统武术(搏杀技术)的革新,大多都是军人或者与军人职业相关的行业,感兴趣的可以琢磨一下背后的道理。
很多传统搏击术练习者与现代搏击术对抗中,一吃亏在技术上,二吃亏在战术上,第三吃亏在体能上,传统搏击术练习者,按照之前拳台三分钟每回合的时间安排,四五回合以后基本都气喘吁吁了,基本移动都成问题,更别提出拳踢腿。
有人说武术是杀人技,杀人就要近身,只要你不是十米外发动龟波气功,你的移动技术和攻击部位就可以被现代技术所复制,但是体育运动理论发展到现在,除非会飞,否则只有人的差异,已经没有技术差异了。
科学发展有科学发展的道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经验,在现代科学技术面前,能屹立不倒的并不多。
这也是我个人一直说的,传统武术在健身和磨练意志方面有它的好处,但是真要打架或者对抗的话,同样体格,同样训练时间的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对抗,传统武术是打不过现代搏击的。
不说那么多了,简单做个收尾吧:生活中很多人有误区,总想知道什么武术,什么搏击术是最强的,其实,没有最强的流派,只有最强的人。
还有,搏击与体育训练一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素质获得后,都需要不断巩固才可以,三个月前能踢倒人,没有训练巩固,三个月后别说踢倒,能不能踢到都很难说,这也是拳怕少壮背后的道理。
坚持训练,拥有强大的身体和体能,具备专项素质,才是王道!